今天是:星期六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小吃资讯 >浏览文章

话说沙县小吃

2012/7/9 9:52:39 来源:沙县小吃网
0

知道沙县小吃,许有近十年的光景了。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附近,有一天突然新开了一家小吃店,门脸不大,店名就叫“沙县小吃”。进去品尝了,有不少花样,光是面点就十几种,小小的饺子用小笼蒸的,看上去玲珑剔透;面有带汤的、干拌的、油炒的;印象最好的是馄饨,他们称之为扁肉,比之我们当地的馄饨可谓强了十倍。主要是那面皮里裹的肉馅,货真价实,出奇地鲜嫩,且富有弹性,有咬劲。问了一旁来自沙县的师傅,说这肉馅是用刀背或专用的木槌慢慢敲打出来,而非锋利的刀口剁的,绞肉机绞的,纤维组织全破坏了,吃到嘴里,硬是没了滋味和感觉。除了米面一类的食品,沙县小吃店里通常还经营卤制品和煲汤。鸡蛋、豆干、鸭头、鸭胗、鸭腿等卤在一只大锅里,寒冷的冬天锅中沸沸腾腾,勾人食欲,给人暖意。常有人带一瓶小酒,要几样卤物,喝得满脸通红。煲汤,是一盅一盅的,相当于一只小碗的容量,乌鸡呀排骨呀乳鸽呀剁成小块,搁一点枸杞、黄芪之类的中草药在盅里,用一只特大的钢筋锅隔水蒸出来的。这样的汤价格一般不菲,要卖到七八元一盅。但城里的少男少女好像都能接受。

  似乎也就是在这七八年里,沙县小吃如同天女散花,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里都有了他们的身影,而且门店都是统一的,一律打“沙县小吃”的旗号。与肯德基、麦当劳这些洋品牌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一个发号施令的总部,而是散兵游勇,各干各的,且基本都是真正的沙县人在干这一营生。不知餐饮界有没有研究过这一现象,其实诸如成都小吃、长沙小吃、上海城隍庙小吃、南京夫子庙小吃,等等,也都是有着相当强的阵容,都可以拉出去展露拳脚、生根开花的,却为什么只是在家门口吆喝吆喝,等着食客上门来?

  我们突发奇想:不妨去那千里之外的沙县看看。

  于是,从南京买了去福州的动车,坐了八个半小时,再从福州乘大巴,又三小时二十分。这一段的里程为210公里,高速公路已建好,照理两小时能到,但一路上有若干的山洞隧道要钻,车速不能过快。可以想象,没通高速之前,出入沙县一趟会有多难。在这座位于闽西北的有着20多万人口的小城,我们逗留了几日,走了不少的街巷。县城尚在建设中,有不少的围挡。市中心已很豪华,大城市的气息这里亦可嗅到,各种装饰得相当现代的珠宝店、服装店、美容院,似也应有尽有,但破旧不堪的房屋在许多地段也比比皆是。有些准备拆了,但大都还住着人家,环境的整治明显有不少的文章可做。总的感觉人的富有程度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小吃店的确是这座小城的一大特色。但走了几家,发现各自的品种大同小异,吃个一两回也就没了太大的兴趣。刚刚到达的那个晚上,我们寻到一家在当地颇有名的“李记”,食客的确不少,厅堂里十来张桌子都坐满了,有几张干脆摆放在街道上。注意看了看,几乎所有食品的制作都在露天里进行,无遮无盖的,食品的卫生安全让人生几分担忧。小吃的品种较之在其他城市见到的,无疑丰富了不少,但口味特别让人叫绝的则乏善可陈。

  走在沙县或宽或窄的街道上,我在想着那些从大山里走出去的经营“沙县小吃”的沙县人,他们之所以能在各地站稳脚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最最关键的,是他们吃得了那份别人往往吃不了的苦。城市夜晚的街头,灯亮到最晚的店面当是“沙县小吃”,他们是用自己超乎常人的坚韧与勤勉,写自己别样的人生。他们身在异乡,那些所在的城市并不关注他们姓甚名谁,而他们却把自己家乡的名字,留在了若干城市人的记忆里。“沙县小吃”是他们生命中共同拥有的一张引以为豪的名片。

责编:德辉

关键字:

网友评论:


小吃盘店招工置顶信息
 
 
更多信息小吃转让盘店
 
更多信息小吃招工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