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六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小吃资讯 >浏览文章

如何做强本土特色小吃?

2012/6/3 8:33:12 来源:互联网
0

 去年底,坊间流传沙县小吃有望上市,这消息着实让小吃业界亢奋了一把,这是继郫县豆瓣多年冲击入市之后,地方特色小吃业界再一个冲击入市的消息,虽然后来被证实这只是当地政府的一个长期规划,但是这些消息在悄悄的传递着另外一个信息各地的传统特色小吃业正在悄无声息的转型。

  从成都小吃、兰州拉面、桂林米粉、过桥米线、郫县豆瓣这些早已名声在外地方特色小吃,到后起之秀的“沙县小吃”,深阁之中的“常德小吃”似乎真的已经落伍了。

  常德小吃该何去何从呢?它的做强之路究竟在哪?

  做强本土,特色小吃街或成良策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常德小吃若要做强,离不开做强本土。湖南文理学院副教授刘建钢认为,若做强常德本土特色小吃,做强是必须的路径。而做强本土,建设一条特色小吃街或许是条不错的建议。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常德著名小吃企业壹德壹的总经理李发明。

  刘建钢副教授说,打造小吃一条街,可以避免小商小贩游街经营带来的不利管理、品牌影响不强的问题。“可以由政府牵头,打造一条专门的小吃特色街,按照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准进行建设,一方面可以美容美化店貌,优化周边环境,为城市建设增色,另一方面则可以加强统一的监管,提升服务水平。”

  不仅如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旅游学教授告诉记者,小吃一条街不仅可以做强小吃品牌,而且还能为常德打造出一张特色的“旅游品牌”。“常德是一座旅游城市,评上全国旅游城市已多年,在城区有柳叶湖、诗墙等特色景点,但是常德的旅游也受到了省内其他地市的挤压,常德的旅游面临着一个"游,游不过张家界;玩,玩不过长沙;购,购不过株洲"的竞争压力,现在只剩下吃了,常德在"吃"上,确实很有优势,不管是菜系还是小吃都有自己的绝活,但是这些都是散居在常德各区县(市),没有形成合力,若通过小吃一条街或者是美食一条街,把这些分散的常德特色小吃、特色餐饮集中起来,那么常德在旅游方面就多了一景,而且还与自己独特的游、玩、购环境实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品牌的合力,这与其他地市有游缺购,有购缺游相比,常德旅游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为常德打造旅游强市也增添了一笔。”

  走出常德,做强品牌或成上策

  常德小吃缺什么?缺品牌。

  从常德米粉到虾米绿豆糕,众人能道出名的估计没几个,倒是知道哪家胡同,哪家巷有啥的挺多。就拿最熟悉不过的米粉,估计除了壹德壹和牛聋子,也很难再点得出几个了;且不问这俩究竟是商号还是商品名,外埠消费者知晓的就甚少,就更谈不上品牌了。没有品牌就难有统一的认识,一个碗,一双筷,再加米粉,挂上一个牌就可以叫“常德米粉”,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

  “常德小吃要想做强,树立品牌是关键。”刘建钢副教授认为,常德小吃只有打造好优良的品牌,通过品牌确立相对均衡的质量标准,形成统一的品牌合力,保证常德小吃的社会美誉度和认可度,方能做强品牌,做名品牌。“拿我们的米粉来说,现在我们的常德米粉并不是整体出击,而是各自为战,有的粉店做得好,有的粉店却做得差,这些差的可以说败坏了常德米粉的形象。只有通过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品牌把消费者对"常德米粉"优质印象相对固定下来,既维护"常德米粉"的声誉,又做强了"常德米粉"的品牌。”

  刘建钢副教授同时也指出,实施品牌战略不是单纯的注册商标,还要加强对品牌的推广和维护,要为小吃品牌注入具有常德元素的文化内涵,通过餐饮文化、小吃文化的植入加深消费者对常德小吃的印象,从而扩大常德小吃的社会影响。

  “当然,我们在实施品牌战略的同时,我们的小吃也要与时俱进。在保留传统配方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升传统小吃的质量,要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食品和放心食品的要求,像在传统配方中一些不符合现代人健康要求的药用成分和其他成分,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的元素加以改造和完善。”

  做强品牌, “沙县小吃”的成功值得借鉴

  说起小吃业的成功,也确实让人怀疑,“几块钱一碗的米粉,难不成能掀起多大的浪花。”其实不然,远的有名声在外的北京小吃、天津小吃、成都小吃、台湾小吃;近的也有前面提到的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的成功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在不经意之间,犹如蚂蚁搬家一样遍布全国各地,一年下来,全国各地店面年营业额累计超过了4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北京全聚德2010年全年营业收入的3倍,相当于小肥羊2010年全年营业收入的2倍。

  就在沙县小吃全国推进的同时,当地另外一个机构也在逐步向全国各大城市铺开当地政府1998年成立的科级单位“小吃办”。这是当地一个重点支持小吃行业发展的部门,随着沙县小吃队伍的不断壮大,小吃办陆续的在广州、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设立联络处。为推广沙县小吃,当地政府还先后组织到上海、杭州等各地开推介会,2004年沙县小吃刚打入上海市场时,业主开一家店县政府补贴1000元。而到了2007年,沙县小吃打入北京市场时,前100家店的补贴提升到了每家3000元。

  与此同时,当地还伴生了同业公会,吸收当地小吃从业者自愿加入,采用统一商标,引进了洋快餐的装修和管理模式来经营沙县小吃。

  业内认为,正是在政府的这些扶持措施推动下,沙县小吃在结合自身优势的同时,获得了发展。

  “常德小吃,要做大做强,单打独斗可能很难获胜,政府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相应的扶持。”刘建钢副教授在谈到常德小吃的前途时,也持这样的观点。

  他认为,为发展地方特色小吃,靠私力发展,势单力薄,不具备竞争力,而且像建设小吃一条街、小吃品牌的推广,单凭几家店几个人,是无法实现的。地方政府可以适当的给予这些特色小吃的经营企业在贷款、税费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在人才培训方面政府要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扶持,同时可以为民间投资牵线搭桥,引入有实力的企业对特色小吃进行投资,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常德小吃的经营。”

  他告诉记者,目前地方政府当务之急是要对常德的特色小吃进行一次普查摸底。“说实话,现在也许连我们自己都弄不清常德的特色小吃究竟有多少,我们只有通过梳理,弄清特色小吃的数量及种类,才能进一步保护和开发。”

责编:德辉

关键字:

网友评论:


小吃盘店招工置顶信息
 
 
更多信息小吃转让盘店
 
更多信息小吃招工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