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沙县县委书记陈瑞喜两岸共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5月4日下午,福建省沙县在台北圆山大饭店举行“沙县小吃台湾行·海峡两岸小吃文化交流座谈会”,探索两岸烹饪餐饮合作新模式。会后本网记者张彬采访了沙县县委书记陈瑞喜,介绍了沙县概况和沙县小吃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沙县小吃台湾行”相关活动安排。
记者:“沙县小吃”品牌影响很大,经营区域很广。请您谈谈沙县小吃的主要特点和目前发展的现状?
陈瑞喜:“沙县小吃”,是历史形成的文化遗产,是南迁的汉人运用祖先烹调手艺与当地节俗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饮食文化,千百年来,勤劳淳朴的沙县人,荟萃中原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精华,融汇了北方汉民族面食文化及南方闽越先民的米食文化,通过不断推陈出新,孕育出富有地方风情的特色小吃而享誉华厦大地。
其主要特点:一是历史渊源悠久。源于中原、始于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名于当代,是沙县先民沿袭古中原一带汉民族饮食习俗,又受古闽越族和客家饮食文化影响,不断研制创新,而形成的极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在沙县民间具有浓厚的饮食文化底蕴。
二是制作工艺独特。既继承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又吸纳各地精华,以其精湛的烹调手艺、考究的用料、特殊的技艺,形成独特的风味特色和制作特点;同时具备中式快餐“新鲜味美、品种繁多、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的四大因素,许多小吃(如:沙县扁食、烧麦、芋饺、包心豆腐丸等)铸就了精品化和品牌化个性,形成独特的文化技术体系和文化价值体系。
三是文化底蕴深厚。它的形成与沙县自古是闽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古中原汉族饮食文化的汇集地密切相关。沙县小吃最大的特点还在于:与民俗风情相联系,与时节习俗相关联。早在古代,各类小吃工艺技术在沙县民间已相当普及,逢年过节、婚嫁喜庆,各家各户都能做出各式各样特色小吃,并互相媲美。进入现代后,随着交通改善,城乡群众交往机会增多,各地小吃制作工艺相互交流融合,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
四是品牌影响广泛。沙县小吃已形成鲜明的特色品牌,在全国各地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沙县小吃已有39个品种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沙县小吃注册商标被认定为“福建省着名商标”。2003年,沙县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小吃之乡”称号;2006年沙县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小吃文化名城”。2007年,沙县小吃制作工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已申报国家级非特质文化遗产。“沙县小吃”已成为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典型产业,得到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文化认同。
目前,沙县小吃店已在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不断拓展,有的已在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落户,在全国各地经营的小吃店已达1.8万多家,年营业额已近40亿元人民币,形成全国餐饮行业中经营店数多、经营区域广、品牌影响大、带动效应好的态势。
记者:这次“沙县小吃台湾行”主要有那些活动安排?
陈瑞喜:这次“沙县小吃台湾行”活动,在台湾有关协会和企业的配合支持下,计划在台北和南投两地举办三场活动。
一是5月4日(今天),在台北市圆山大饭店举办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座谈会、沙县小吃文化展以及沙县小吃品尝会等活动。下午的交流座谈会,我们邀请了台湾各界朋友近200人,共叙友情,广泛交流,相互介绍两地饮食文化成果,开展两岸饮食文化和技术交流。座谈会后,请来宾参观沙县小吃文化图片展,沙县小吃实物展,并品尝沙县小吃和沙县特色菜肴。通过交流座谈会和参观、品尝等形式,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推进两地饮食文化共同发展。
二是5月6日上午,配合福建省三明市政府在台北市举办的“明台经贸旅游文化交流合作座谈会”,中午请参会嘉宾参观沙县小吃文化展示和参加三明·沙县小吃品尝会,让来宾了解沙县和沙县小吃。
三是5月7日,配合福建省政府在南投举办的“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大会”。晚上,由沙县操办,在南投县金竹味餐厅举办“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大会招待晚宴暨三明·沙县小吃品尝会”。规模700多人,这场活动,不仅请嘉宾品尝沙县小吃,还安排了沙县小吃制作技艺现场表演和肩膀上的艺术奇葩—沙县肩膀戏表演。
记者:这次“沙县小吃台湾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陈瑞喜:这次“沙县小吃台湾行”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主题是: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推进两岸民间交流合作”为主题,通过“沙县小吃台湾行”系列活动,一方面展示沙县小吃文化,让台湾各界人士了解沙县小吃和三明、沙县的旅游风光,加深两岸同胞情谊。另一方面扩大交往,加强两岸饮食文化和技术交流,寻求两岸更加广泛交流与合作的途径,推进两岸餐饮和旅游业共同发展与繁荣。
记者:近年来“沙县小吃”发展很快,你们在行业管理方面是怎么做的?
陈瑞喜:在加强沙县小吃行业管理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四个方面举措:
?????? 一是组建行业管理组织。县里于1997年成立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小吃办),为常设协调办事机构;同年组建沙县小吃同业公会,为行业管理组织;1999年设立沙县小吃发展服务中心,从事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工作。目前,三个机构分工协作,履行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品牌管理、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职能。同时,在全县各乡(镇、街道)设立沙县小吃办,相继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沙县小吃分会(或联络组织)等,形成服务网络。
?????? 二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分别于1998年和2005年向国家商标局注册沙县小吃服务商标和沙县小吃同业公会集体商标;多次邀请国家级专家到沙县举办沙县小吃发展研讨会和论坛;四次邀请烹饪专家到沙县评选认定“中华名小吃”、“福建名小吃”;组织餐饮企业参加全国性、全省性的行业评比竞赛活动等。从1997年起,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沙县小吃文化节,到全国各地举办沙县小吃宣传推介和品尝会等活动,扩大品牌影响。
?????? 三是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先后制定了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行规行约。注册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公会章程和会员管理办法、沙县小吃标准化实施细则、沙县小吃业良好经营规范等一系列行业管理办法和规定;2009年还制定了沙县小吃的扁食、拌面、烧麦、豆腐丸、芋饺、蒸饺等八个品种的企业标准,着力推进沙县小吃业朝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四是开展行业系列服务。设立沙县小吃培训中心,编写了7套130多万字的教材和参考书,开展技能培训服务;设立沙县小吃维权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侵权案(事)件查处,维护知识产权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部门齐抓共管,为外出经营小吃业主提供资金信贷、留守孩教育管理、信息咨询等服务。
记者:“台湾小吃”名气也很大,您对“台湾小吃”有什么印象?
陈瑞喜:台湾有很多名小吃,早有传闻,这几年台湾有许多小吃到大陆展销,反响很好。2006年12月6日—8日,首届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小吃邀请赛在沙县城区举办,就有台湾台南度小月担子面、台湾龙凤手工水饺、台湾去拿富等小吃品种参加同台竞赛活动,还有一些品种在会展上展销,颇受欢迎。三月份,沙县组织了前期交流考察团,到台北、高雄等夜市参观,普遍反映台湾小吃很丰富,品味很好,这次组织一批人到台湾参加交流活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到台湾看看,学习台湾饮食方面好作法、好经验,加强两地的饮食文化和技术交流,取长补短,推进两地餐饮业提升发展。
记者:沙县此次组织“沙县小吃台湾行”活动,沙县与台湾方面有什么合作意向?
陈瑞喜:此次“沙县小吃台湾行”活动的主题就是:“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推进两岸民间交流合作”。本次赴台开展交流活动,重点想与台湾行业组织和餐饮界探讨交流合作事项:商议沙县与台湾互办小吃旅游节、沙县小吃在台湾经营、台湾餐饮企业入驻沙县小吃文化城经营,以及两地旅游合作事项。我们欢迎台湾各界朋友到沙县观光考察。共商两地合作事项,共同推进两地在饮食旅游文化的合作上有新的发展。推进两地产业合作、区域互动、行业对接、旅游文化交流上新水平。
责编:梁子
相关阅读:
·日式风格的沙县小吃店装修-深夜食堂既视感的沙县轻食2017-09-06 | ·沙县小吃都开到加拿大了,来看看正不正宗?2016-03-26 |
·‘山寨版’沙县卤肉蛋,虽山寨,也美味..2016-03-18 | ·沙县板鸭如何一年卖出百万只的方法2016-03-18 |
·品沙县小吃,你应该知道的那些民俗文化 2016-03-12 | ·第一代沙县小吃为何败走重庆?2016-03-05 |
·沙县小吃文化城被评为“福建省美食城”荣誉称号2016-03-02 | ·杭州一沙县小吃厨房起火,所幸及时扑灭2016-02-27 |
·寻味|寻找沙县小吃正宗的秘密2016-02-27 | ·沙县:行走中的美食 探寻百年传承小吃2016-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