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小吃,莫守“独门秘方”
在温州,外地品牌小吃遍布大街小巷,云南过桥米线、沙县小吃、福鼎牛杂、兰州拉面……即使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门面,生意做得也是红红火火。我就想起在云南的时候,一行温州人在街上看见过桥米线,基本是眼光都不瞄一下,为什么?因为温州多的是。可是,如果这时候我们看见的是长人馄饨、强能鱼圆、猪脏粉,或者扁头灯盏糕、矮人松糕,还有瑞安双炊糕、苍南鱼饼,试想我们会如何?肯定是激动万分一拥而上,大快朵颐!可是我走过那么多城市,从来没有一次得以如愿吃到来自自己家乡的这些传统经典美味。 众所周知,温州人向来以敢想敢做著称,凡是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可是为什么我们温州人引以自豪的家乡小吃却不能够冲出温州,走向全国呢? 比如说我们的馄饨,绝对是一大特色,皮薄如玉,入口即化,如果在全国推广,必将吸引众人喜爱。可是像这些名小吃,即使在温州,店也开得非常少,基本属于家族生意。记得一次有驴友们“按图索骥”找到苍南某乡镇一家豆饼铺,尝过美味之后强烈建议老板到温州开分店,可是老板反应漠然,说是家族秘方,无意做大,也无意外传。这种守着秘方独自当老板的思想估计在温州人中普遍存在。就像温州民间俗语:讨饭也要独自讨。这句话从本质上说,其实就是已经形成共识的“人人想要当老板”的思想。 因为人人想要当老板,所以温州人可以率先放弃铁饭碗,独立创业,走出一条温州人自己的致富路子;也正是因为人人想要当老板,我们拒绝合作拒绝共享,守着独门秘方老死不相往来。在温州这个经济发展较快、思想比较超前的城市,到现在还有人固守着本来只能从武侠小说里看到的“独门秘方,绝不外传”的观念,不能不说是一件相当难以理解的事。 我们可以拿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来做例子。简单的几样小吃,已经形成一种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遍布全国各地。原先他们的基础,和我们温州现在还维持着的传统小吃其实是差不多的。可是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大做强,从家族生意变成地方产业甚至变成全国性的一个品牌,其中的操作方式、经营策略是不是也值得我们温州人借鉴?观察他们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政府支持、政策倾斜、技术改造、品牌战略、统一标识等等措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温州小吃,完全可以凭借自己明显的特色优势,攻城掠地对外扩张。当然,温州小吃向外扩展的市场定位首先要准确,要努力克服档次不高、品种单调、价位太低的三大软肋。如果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大力支持,将温州小吃当作重点项目来扶持,比如成立常设管理机构,注册小吃商标,抓好市场整顿,或者通过举办小吃文化节扩大地域影响等等,无疑会更好地引导群众自发的、零散的自发经济活动走上轨道。群众的自发经济活动经过政府因势利导,规范操作,形成合力,相信能使温州小吃迅速走进全国各地城市登堂入室,由产品变为产业。 温州人向来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发展温州小吃,同样如此。 |
相关阅读:
·日式风格的沙县小吃店装修-深夜食堂既视感的沙县轻食2017-09-06 | ·沙县小吃都开到加拿大了,来看看正不正宗?2016-03-26 |
·品沙县小吃,你应该知道的那些民俗文化 2016-03-12 | ·第一代沙县小吃为何败走重庆?2016-03-05 |
·沙县小吃文化城被评为“福建省美食城”荣誉称号2016-03-02 | ·杭州一沙县小吃厨房起火,所幸及时扑灭2016-02-27 |
·寻味|寻找沙县小吃正宗的秘密2016-02-27 | ·沙县:行走中的美食 探寻百年传承小吃2016-02-27 |
·沙县小吃:对失足少年拉一把扶一程2016-01-26 | ·沙县小吃闯江湖的“两把刷子”2016-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