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六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小吃资讯 >浏览文章

地方名小吃敢问路在何方

2007/6/6 10:53:38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0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地名小吃不胜枚举。经历了多年发展的某些传统小吃,由于文化滞后、技术落后、市场运作意识的缺乏等原因,在形态上越发的陈旧,越发的没落甚至消亡。中国传统的各地名小吃正面临着种种危机。

    市场不承认资历,只承认实力。2006年的相关资料显示,有着厚重历史文化沉淀的成都名小吃步入了寒冬,发展举步维艰。成都28家中华老字号中有10多家淡出市场,在原先认定的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中,目前仅有10%左右经营良好。因此,拯救中华老字号刻不容缓。

    2004年,成都市饮食公司旗下的赖汤圆、龙抄手成功踏上工业化生产之列,原本只能在大大小小的专营店才能品尝的成都名小吃出现在商超速冻专柜。忽如一夜春风来,仿佛让人依稀看到地方名小吃的春天。

    借势:打历史文化牌

    作为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成都名小吃具有双重属性。既有来自文化层面的,更有来自经济层面的。如果要对成都名小吃进行定性的话,其性质成分中的文化远远大过其经济成分,单一的现吃现做门面经营的方式决定了其市场份额占有率的低下,较低的市场占有率也就导致其生存发展的艰辛。

    扩大市场份额成了当务之急。每一个成功的产品都有其品牌文化的依托。例如娃哈哈营养快线走的是营养路,王老吉打的是降火牌,那么我们的名小吃打什么牌呢?成都市饮食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肖崇阳认为,在市场营销上,名小吃的历史文化依然是产品依托的重要资源,作为一个有着数百年悠久历史的产业,口味是其外在的优势,内在优势则是历史文化。

    用历史造势,将岁月沉淀的东西作为产品推销给消费者,是成都市饮食公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努力的方向,这也是老产品开拓新市场的着力点。

    运作:以点带面的突围

    名目繁多的名小吃,究竟怎样才能从单品重生演变成集体重生,还在摸索之中。

    目前,被注上赖汤圆和龙抄手商标的速冻食品在四川区域的商超已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成都名小吃的工业化之路进程中一个漂亮的开门红。但是除了赖汤圆和龙抄手之外,余下的十多种名小吃如何做市场,是坚持走以往的老路,还是模仿前两者?或者,十余种名小吃齐齐上阵又会如何?大量投入的背后会有怎样的产出?面对三全、思念等大品牌的行业强势,名小吃的速冻路,谁也无法预料。于是,余下的名小吃以一种满怀期望的眼光注视着赖汤圆、龙抄手,它们率先涉水的成效将成为其他名小吃种类涉水的基石。

    以点带面的突围,是成都名小吃群谨慎地做市场推广,谨慎地做品牌推广的一条阳关道。成都名小吃群集体发力的成效也证明了选择这一道路的正确性。据悉,成都饮食公司旗下的多个名小吃,目前市场容量已呈扩大趋势,从川内市场迅速蔓延到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市场。在成都市区内的各大名小吃店(如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等)内,水饺、汤圆的需求量与产能已出现衔接上的落差。为扩大产能,成都市饮食公司正忙于扩大生产线,预计速冻食品生产能力将很快达到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

    攻略:先区域后全国

    老字号的工业化拓展,已初显成效,下一步则是蛋糕如何做大的问题。以往成都名小吃固守的大本营是成都市场。何时成都名小吃才能真正成为全国性的品牌,这也是肖崇阳一直以来的期望。在市场推广上,由于名小吃产品本身的特殊属性,它的推广必须以消费观念的形成为前提,文化营销是第一位,经济手段倒是其次,因此注定市场扩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特定的时间内,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做到最大的成功,是所有企业都期望的事。成都饮食公司从国有企业改制为全员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其市场运作日趋完善,但由于企业的规模、资金、渠道的限制,谋略全国,需要从区域做起。

关键字:

网友评论:


小吃盘店招工置顶信息
 
 
更多信息小吃转让盘店
 
更多信息小吃招工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