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名小吃唤起重庆记忆
竹棒敲得梆梆响的小贩,放下担子烙出香喷喷的梆梆糕,香味可以飘到几十米外;又香又暖和的炒米糖开水,还有糖馅流到手背上烫手的九园包子……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因体制改革、旧城拆迁等原因,重庆老字号一度濒临绝迹。一个个山城名特小吃,如今只是众多老重庆人的记忆味道。
2007年,根据相关部门统计,重庆近30余老字号品牌,坚持营业的不到3个。而今,在越来越同质化的现代城市里,重庆人开始怀念这个城市独有的口味和记忆。2008年起重庆老字号开始陆续恢复。这个隆冬时节,拥有70年历史的重庆餐饮老字号小滨楼在沉寂9年之后高调复出,在重庆最繁华、现代的口日月光新广场开门迎客,上百种失而复得的山城小吃引发了新老重庆人的集体怀旧热。
小滨楼主厨蔡雄老先生告诉记者,开业以来,小滨楼几乎天天座无虚席,来的都是专程来怀旧的“回头客”。“正东担担面一碗”“德园酸梅汤两杯”,堂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老食客甚至不看菜单,就能如数家珍一般报出那些熟悉的菜名。他们或许不知道,为了让这些失传的名特小吃重出江湖,小滨楼的师傅们可是煞费苦心。“小滨楼里的每一样小吃,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蔡雄说道。
梆梆糕为什么要傍晚卖
梆梆糕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渐渐消失。在蔡老儿时的记忆里,每到傍晚,只要一听到竹棒敲出的“梆梆”声,孩子们就再也忍不住了。当孩子汇聚多了,小贩便放下担子,生火热油,烙出香喷喷的梆梆糕,5厘钱可以买好几块。
为什么“梆梆糕”要到傍晚才卖?后来当了厨师蔡老才弄明白,其实“梆梆糕”就是早上卖剩的发糕。那年头没有冰箱,当日的发糕卖不完就只能坏掉。聪明的小贩就想了一个方法,傍晚出摊,趁着夜色将切成小块块的发糕,煎成二面黄,换个“马甲”继续出售。说到这里,蔡老忍不住大笑起来。“其实油炸发糕并不好吃,因为当年生活水平低,人们觉得很香。如今小滨楼卖的“梆梆糕”加了桂花汁的味碟,还配了炒米糖开水,这样搭配起来吃,又有味道又不会觉得口干了。”
一杯酸梅汤秘方“破译”了好几年
重庆半岛中心的老渝中区人都晓得,最好喝的酸梅汤出自德园。很多客人到小滨楼首先就是点一杯德园酸梅汤,一喝,对头,是原来的味道,再点其他的菜。食客们哪里知道,为了一杯酸梅汤,蔡老花费了好几年时间。
德园酸梅汤的创建人叫朱元璋,此人不仅有个大明皇帝的名字,连脾气也像,他的绝活决不外传。那时候没有检测仪器,为了“破译”德园酸梅汤的成分,蔡老只好每天去德园喝两杯,靠自己的嘴巴鉴别成分。因为朱元璋的秘方“水深”, 蔡老一直喝了几年酸梅汤,才把成分弄明白--原来,酸梅汤里光是糖就放了两种,白糖和土红糖,除此之外,还有十几味中药。那时候能喝酸梅汤就相当于现在喝星巴克,因为蔡老一天两杯,连喝几年,卖酸梅汤的人还以为他是个有钱人呢。
只出现过一次的红烧牛肉抄手“复活”
在蔡老此前50年的厨师生涯中,神秘的红烧牛肉抄手只在1978年出现过一次。那一年,重庆渝中区建设公寓(现万豪附近)搞了一次盛大的重庆名特小吃展销会。当时参展的有100多种名特小吃,都是现场制作。红烧牛肉抄手就是在那次展销会上出现的。那是蔡老入行以来,第一次吃到如此独特的抄手——抄手的心馅是牛肉做的;不仅如此,煮好装盘后,还要浇上一勺红烧牛肉的肉汁。这种做法在整个四川地区都非常少见。但红烧牛肉抄手在展销会上“惊鸿一瞥”后,便神秘消失,蔡老一直对“再没能吃到红烧牛肉抄手”而耿耿于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蔡老在资料中查阅到,红烧牛肉抄手是四川着名厨师张玉山创建的,属于四川24种味型中典型的红油类型。凭着资料和记忆,蔡老成功让消失的红烧牛肉抄手在小滨楼“复活”。
责编:少琴
相关阅读:
·日式风格的沙县小吃店装修-深夜食堂既视感的沙县轻食2017-09-06 | ·沙县小吃都开到加拿大了,来看看正不正宗?2016-03-26 |
·品沙县小吃,你应该知道的那些民俗文化 2016-03-12 | ·第一代沙县小吃为何败走重庆?2016-03-05 |
·沙县小吃文化城被评为“福建省美食城”荣誉称号2016-03-02 | ·杭州一沙县小吃厨房起火,所幸及时扑灭2016-02-27 |
·寻味|寻找沙县小吃正宗的秘密2016-02-27 | ·沙县:行走中的美食 探寻百年传承小吃2016-02-27 |
·沙县小吃:对失足少年拉一把扶一程2016-01-26 | ·沙县小吃闯江湖的“两把刷子”2016-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