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札记 从“脍炙人口”说开去
“脍炙人口”是常常被引用的成语,喻义是说,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所称颂。可我们这里要说的却是它的本义,美味人人爱吃。“脍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泛指美味佳肴。《孟子·尽心下》中,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栆孰美?”孟子曰:“脍炙哉!”汉枚乘《七发》中也有“羞炰脍炙,以御宾客”。以后逐渐演化为成语“脍炙人口”。这句成语还告诉我们一个往往被忽略的信息,历史上中国人是以吃细切的生鱼肉为美味的,这就是脍。
说到吃生鱼肉,人们自然首先想到的是日本,你到本地的日本料理店走走,就发现几乎都少不了生鱼片这道菜,并且店家都宣称自己的生鱼源于日本,似乎只有这般才算得上正宗。现如今日本发生大地震、海啸、核泄露,商家又争先恐后的表示食料来源与日本无关,是进口自中国、越南等等。但无论如何,日本之于生鱼,就如樱花之于日本有割舍不了的情结却也是实情。
寻根溯源,现在让我们一起翻阅你或许还不了解的中国人吃生鱼片的历史。
吃脍的记载可追溯至周朝
在中国关于吃脍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周朝,据《礼记》记载:“脍,春用葱、秋用芥”。《诗经·小雅》也有:“饮御诸友,炰鳖脍鲤”,“脍鲤”就是生鲤鱼,可见那时的人不仅已经开始食脍,还在吃的时候加入葱、芥等来调味了,现在几千年过去了,生鱼的食法居然并无二致。到了唐朝五代,脍不仅是皇家宫延盛宴必备,也是寻常百姓家的盘中餐,脍食蔚然成风。在韩愈《叉鱼招张功曹》诗中就有“脍成思我友,观乐忆吾僚”。在此期间,脍食这种菜式传至朝鲜半岛,更远渡东洋,被精细的日本人发挥到极致,最终成了和风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大词人苏轼是生鱼的粉丝
宋朝大词人更是美食家的苏轼,其诗句“吴儿脍镂薄欲飞”,赞美的就是湖州的淡水生鱼片,可见苏老先生除了喜食红烧肉,还是生鱼的粉丝呢。
到了明清之交,中原的文人雅士认为生食肉类如同茹毛饮血般粗俗,脍食之风随之减至几近消失。但也有一些文献仍有关于鱼脍的记载,比如《南越笔记》:“粤俗嗜鱼生……以鲩为上……以初出水泼刺者,去其皮剑,洗其血腥,细脍之以为生,红肌白理,轻可吹起,薄如蝉翼,两两相比,沃以老醪,和以椒芷,入口冰融,至甘旨矣”。这段描述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食生鱼在岭南地区仍然盛行,只是已萎缩为小众的爱好了。
今天,广东顺德的生鱼片,历经千年风雨仍屹立特色美食之林,当地人将收购的新鲜肥鱼,挑选后养于泉水之中,禁食瘦身消脂几日,再由经验丰富,刀功过人的大厨净膛去骨,放血切片,讲究的就是血净无腥,片薄透亮,再加盖冰块,配酱料后取食,入口即化,柔滑清爽,唇齿留香,所谓“脍炙人口”是也。
责编:德智
相关阅读:
·日式风格的沙县小吃店装修-深夜食堂既视感的沙县轻食2017-09-06 | ·沙县小吃都开到加拿大了,来看看正不正宗?2016-03-26 |
·品沙县小吃,你应该知道的那些民俗文化 2016-03-12 | ·第一代沙县小吃为何败走重庆?2016-03-05 |
·沙县小吃文化城被评为“福建省美食城”荣誉称号2016-03-02 | ·杭州一沙县小吃厨房起火,所幸及时扑灭2016-02-27 |
·寻味|寻找沙县小吃正宗的秘密2016-02-27 | ·沙县:行走中的美食 探寻百年传承小吃2016-02-27 |
·沙县小吃:对失足少年拉一把扶一程2016-01-26 | ·沙县小吃闯江湖的“两把刷子”2016-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