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一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小吃广场 >小吃文化 >浏览文章

吃小吃 不耍着吃不行

2011/5/17 9:37:32 来源:数字商业时代
0

  四川话中的一个“耍”字最为准确地说出了吃小吃的境界。


  小吃不比正餐,它可作为席间的点缀,可吃可不吃,也可作为早点、宵夜、零食,拿来解饿拿来解馋,拿来吃着玩。由于小吃多半就地取材,所以地域特色比大菜更显得浓郁;又多产自街边巷陌,所以草根得厉害。想要在大菜中体会地方特色,任务比较艰巨,但是要想在小吃中感受当地的风俗民情,过程一定充满乐趣、结论必定绝对正宗且腹获颇丰。
  推荐阅读
  IMF总裁卡恩涉嫌性侵犯 出席听证会被禁止保释(高清) 中国再减92亿美元美债
  美国债务已达14.29万亿美元上限 中电联否认电网暴利导致电荒 李稻葵:加息空间还有75个基点 中国物流费用超高的真实原因 和讯网新闻中心诚聘编辑 国庆馨月现场揭秘三季度布局良机   小吃多半是早年由小商小贩肩挑手提,沿街摆摊设铺经营起家,不但草根,有些还颇具江湖气,甚至根本就产自江湖或就是江湖帮派。或许正因为草根,所以往往向往攀附上帝王将相,似乎只有这样才显得金贵,这或许也是小吃文化的一种。北京也许因为首善之地,与王公贵族都近,所以小吃与皇帝、官府、忠良的典故特别多,特别近。
  攀援赴会,不管典故如何,小吃好吃还是第一要义。不好吃再管饱也没人吃。没人冲小吃的传说、名称寓意、装碟模式来吃,“偏好这一口”是小吃赖以生存的立根之本。许多小吃店的主顾都是老主顾,一吃能吃上几十年,老板和主顾成了一生的老朋友。我发现,小吃与主顾往往是相互“煨”的关系。老板不急不慢,一道程序不拉地把小吃“煨”到它该有的味道、火候,慢慢地把新主顾“煨”成老主顾;主顾则在与老板不断地闲聊、神侃、切磋中,把吃小吃变成了一种精神寄托,把老板“煨”成了一家的朋友,也把自己从“好一口”的青茬“煨”成了“这一口”的吃家。
  我曾以为小吃的做法必定简单甚至粗鄙,后来发现相当多的小吃历史久远,做法丝毫不比大菜来得简单,大概当年生活节奏慢,工具简陋,也不得不慢工制作。而且做小吃的往往只做一二样,为了生活也不得不钻研如何做得更加好吃和精道,因此,做工复杂就变成竞争的一种手段。有一种台湾小吃叫宜兰糕渣,看过之后发现做法相当复杂,它要以鸡胸肉熬汤并经过沥清,再将赤肉和鲜虾仁剁碎成肉泥,然后和高汤、鸡油加太白粉放入锅中,以小火边煮边搅拌约一小时,待其冷却凝固再切块油炸,等糕渣呈金黄色捞起乃成。这样一道小吃,不起五更睡半夜难成。正因为它的工艺复杂,一般餐厅也不多见。糕渣外冷内烫,被视作能代表宜兰人性格的一味小吃。一味小吃能达到这种境界,也可谓小吃极品了。
  吃小吃最忌西服革履正经危坐浅尝辄止。放下架子,放松肢体,调动激情,尽情享受才能感受到小吃的魅力。四川话中的一个“耍”字最为准确地说出了吃小吃的境界。这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吃小吃要会放松、要吃到尽兴;一层是吃小吃要有探索的热情、激情和门道。耍不起来不行,会耍也不易。这方面的达人我最近遇到一个,80后,成都生,北京长。有一张成都人的刁嘴和一副北京人因见多识广而微显不吝的表情。会在不动生色间把吃某种小吃最正宗的地点、一天出多少成品、去吃的最佳时机、能吃到什么好东西清清楚楚告诉你。她带你去,你只要坐下吃就可以了,与老板的寒暄、逗贫到盘道,到吃,再到吃完都成为你品尝小吃的一部分,享受、尽兴。她脑子里北京、成都的小吃地图仿佛安上了GPS,随时更新,新鲜、精准。
  我还参加过几拨不同行业人的小吃聚会,也颇为有趣。其中一拨是一群媒体人的,异地参加活动后不愿吃主办方的“官饭”,找到附近的一家小吃店寻味,十几个大人落座后,便开始大声吆喝着点菜,期间你吃我不吃、几碗几碟地争执不休,待得陆陆续续一桌小吃满满上来,大家嘴里探寻,眼光搜索,这个地方的特色物产、吃法特点、口味咸淡、精细程度、卫生意识,一幅当地人的生活画卷变得越来越鲜活,旁桌的当地人听着、笑着、观瞧着,最后有人忍不住干脆拉过凳子加入我们的话题,当地人吃某种小吃的坐相、裤子的穿法、什么时候吃什么都纷纷有了答案。最后引得老板也入阵,热火朝天地表演起各种小吃最原始的叫卖来一顿小吃宴宣告成功。
  小吃的精髓就在你忘乎所以间得到了。

责编:少琴
 

关键字:

网友评论:


小吃盘店招工置顶信息
 
 
更多信息小吃转让盘店
 
更多信息小吃招工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