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角 从传统小吃到特色小吃
市民迫不及待地在街边品尝豆腐角
市民等候购买豆腐角
酿馅
养家糊口的收入,背后是长年的辛劳。
炸豆腐角
“你来恩平的话,一定得尝尝恩平豆腐角。”如果你认识一个恩平朋友,他一定跟你说过这样一句话。
豆腐角,又名豆角糍,作为恩平的传统小吃,在恩平是像豆浆、油条一样平常的食物,是恩平的特色小吃。恩平人制作豆腐角的历史已无从考究,但这个有着金黄外壳、柔软酥香的传统小吃,是许多恩平人谈起家乡必不可少的话题。
恩平人的嘴是挑剔的,在恩平卖豆腐角的档口不少,但真正在恩平人的赞誉声中留下口碑的并不多。近日,记者找到一个在恩平市民口中颇受赞誉的豆腐角摊档,了解这小小豆腐角在他们生活中书写下的酸甜苦辣。
A
现场探访
小摊档生意旺
记者从一“老恩平”处得知,在恩平食品加工厂门口的一个豆腐角小摊档很出名,从下午3时左右开始卖,一般两个多小时就已销售一空。
近日的一天下午3时30分左右,记者找到了这个小摊档,档主已经开始营业,五六个市民正在排队购买豆腐角。档主是一个30多岁的妇女,正娴熟地包着豆腐角:先拿小刷子给一张河粉皮抹上一层花生油,洒上芝麻,再将金黄色的豆腐角在五香粉上滚一滚,然后放在河粉皮上包起来。
记者观察了一下,大概两秒钟就可以包好一个豆腐角。不少市民早就受不了豆腐角的美味诱惑,接过豆腐角就在街边吃起来。一位年轻的女士买了一大袋,她笑着说,自己现在在广州工作,每次有空回恩平就一定会到这里买上一大袋带回去和广州的朋友一起品尝。
记者与档主交谈后得知,她已在这里卖豆腐角多年,其技术来自家婆的真传,“我的家婆才厉害,当年凭着一个卖豆腐角的小摊档,养活了全家16口人!”
B
人物故事
靠卖豆腐角养活16口人
依靠小小的豆腐角养活16口人?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在档主的引路下,记者来到他们家,见到了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老婆婆。老婆婆名叫梁伦娣,今年65岁,横陂镇围边村人,16年前开始做豆腐角。老人家里一共有4个儿子,都已成家,加上老伴和孙子、孙女,一共16口人。“供儿子上学、娶亲、买地建房,基本都是卖豆腐角挣的钱,说靠卖豆腐角养活16口人也不为过。”梁伦娣笑着说。记忆的盒子一被打开,围绕豆腐角展开的酸甜苦辣便在梁伦娣爽朗的笑声中如电影片段一样慢慢放映出来。
穷则思变——
从农妇到小摊档老板娘
16年前,梁伦娣还是横陂镇围边村一名普通的农妇,每天种菜耕田,丈夫吴巨豪在一机关单位当临工,拿着微薄的工资。家里收入不高,还要供养4个孩子上学,生活过得很拮据,只有逢年过节才难得吃上一回肉。贫穷的生活让梁伦娣很苦恼,她开始寻思能否做些小生意来帮补家用。
当时,村里有不少人到恩城卖豆腐角,生意不错。这让梁伦娣心头一动,卖豆腐角好过在家种田。说干就干,她买来黄豆、韭菜、五香粉等材料,比照着买来的豆腐角就在家研究起来,做得不好吃就重新再做。或许是天生就是做豆腐角的料,梁伦娣只用了两天就无师自通了,开始做豆腐角到市场上卖。
勤劳致富——
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梁伦娣说,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她的小摊档不只是卖豆腐角,还卖凉粉、豆腐花、番薯糍等小吃。渐渐地,她发现还是豆腐角最受市民欢迎,于是开始专卖豆腐角。“刚开始做生意就不错,比在家种地强多了!”梁伦娣开心地说。由于她的豆腐角做得好,很快就在附近有了一定的名气,市民都喜欢到她这里来买豆腐角,生意越来越好。生意的成功让梁伦娣看到了改善家里经济条件的希望,她铆足了劲,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
每天凌晨4时,梁伦娣便要起床做豆腐角,下午2时许用小车推到街上去卖,有时忙到第二天凌晨才回来。匆匆躺下睡三四个小时后,她便又爬起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如此忙碌了近10个年头。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卖豆腐角渐渐成为了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
天道酬勤,在梁伦娣的辛勤努力下,家里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几个孩子相继上学、成家,也买地盖上了新房子。如今的梁伦娣,早已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3个媳妇,自己安享晚年,有心情时才动手做做豆腐角。
“威水”史——
多人前来拜师,批发商找上门
梁伦娣做的豆腐角出名后,不少人慕名而来拜师学艺。虽然梁伦娣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但来这里学艺的人却没一个能做出和这里一样美味的豆腐角。究其原因,梁伦娣的丈夫吴巨豪认为是因为炸豆腐角用的煤炉不一样。梁伦娣炸豆腐角用的煤炉都是吴巨豪亲手做的,他说自己做的煤炉和别人的不一样,但究竟怎么个特别法,吴巨豪笑了笑,秘而不宣。
“知道我们的豆腐角好吃,还有人过来批发呢!”吴巨豪自豪地说。据他介绍,2008年底,一个恩平人过来与他们商量,想批发豆腐角到江门地区卖。于是,梁伦娣每天都要多做500多个豆腐角,于凌晨6时将豆腐角送到这位“批发商”处,然后把这些豆腐角送到江门地区进行售卖,持续了有半年之久。
心酸事——
临产当天仍然工作
长年在油锅前炸豆腐角,让梁伦娣与3个媳妇手上、小腿上的皮肤布满了棕色的小点,这些小点都是工作时烫伤的印记,但她们表示对此已经习已为常。除了被滚油烫伤,长时间蹲在小椅子上做豆腐角也让她们的腰、背经常酸痛难忍;遇上坏天气时,便要在人家商铺门前避雨;独自在空空的街边留守,也要等豆腐角卖完才能回家……“再难也得做,手停就是口停呀!”梁伦娣无奈地说。
梁伦娣的二媳妇红姨讲述的故事更是让人心酸。那是2001年7月的一个晚上,产期将近的她还如常推着小车上街卖豆腐角,因为那时她刚刚开始卖豆腐角,生意比较淡,收入也低,一想到将要出生的孩子,她咬着牙照常工作。她回忆说,那天推车去摆卖时已感觉肚子疼痛,但又不想做好的豆腐角白白浪费,于是坚持把豆腐角卖完才回家。当天晚上,她的女儿便出生了……
C
手艺诀窍
火候控制
与选豆很重要
把做好的豆腐切成边长5厘米左右的正方形,再对半切开,放入用韭菜和香料做成的馅,再放到沸腾的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来再翻炸一次。据介绍,虽然做豆腐角工序简单,但要做出好的豆腐角,火候的控制和选豆这两点很重要。
在恩平,黄豆有很多种,按出产地可分为安徽豆、湖南豆、黑龙江豆等,其中黑龙江豆用来做豆腐角最好。“其实最佳选择应该是河南豆,但在恩平买不到,不过使用黑龙江豆做豆腐角原料后,也基本能保持入口爽脆,油而不腻的效果。”吴巨豪说。
选好黄豆是基础,而控制好炸豆腐角的火候则是决定豆腐角好坏与否的关键。第一次油炸时主要是让豆腐角基本熟透,因此火不能过大,不然就会使豆腐角在两次翻炸后变得又焦又硬。第二次回锅翻炸时,更讲经验,因为炸久了豆腐角在变得过硬的同时,也会非常油腻。炸的时候还要时刻注意不要让油锅里的豆腐角粘在一起,当豆腐角解刚浮上油面不久后,就需立刻捞起,然后晾干多余的油脂。
D
老树发新枝
从传统小吃
到特色小吃
豆腐角作为恩平的传统小吃,一直以来深受恩平本地人喜爱,但之前大都是在本地消费。随着越来越多的恩平人外出和资讯的日益发达,许多外地人开始了解恩平,也开始关注恩平的民风民俗和特色小吃,不少人对豆腐角这种独特的小吃开始产生兴趣。于是,他们到恩平游玩时一定要尝一尝豆腐角,恩平人也乐于向外面的朋友推荐这独具风味的小吃。
在记者采访中,许多卖豆腐角的人都表示,现在很多恩平人喜欢把豆腐角往外带,作为家乡的特色小吃介绍给外面的朋友,尤其是一些学生和出外打工的人,逢年过节回来时,都会买上一大袋豆腐角带给外地的朋友,少则十几个,多则上百个。
豆腐角似乎像温泉一样正在慢慢成为恩平的另一张名片。
责编:少琴
相关阅读:
·日式风格的沙县小吃店装修-深夜食堂既视感的沙县轻食2017-09-06 | ·沙县小吃都开到加拿大了,来看看正不正宗?2016-03-26 |
·品沙县小吃,你应该知道的那些民俗文化 2016-03-12 | ·第一代沙县小吃为何败走重庆?2016-03-05 |
·沙县小吃文化城被评为“福建省美食城”荣誉称号2016-03-02 | ·杭州一沙县小吃厨房起火,所幸及时扑灭2016-02-27 |
·寻味|寻找沙县小吃正宗的秘密2016-02-27 | ·沙县:行走中的美食 探寻百年传承小吃2016-02-27 |
·沙县小吃:对失足少年拉一把扶一程2016-01-26 | ·沙县小吃闯江湖的“两把刷子”2016-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