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六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小吃资讯 >浏览文章

沙县小吃第一人--乐相森传承沙县小吃

2013/2/21 15:31:53 来源:福建日报
0

 

在沙县青少年活动中,沙县小吃被搬上了课桌,孩子们在实践中领悟了本土文化、小吃文化;在建瓯青少年活动中,挑幡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在我省这两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共建共享试点基地里,青少年不仅在这里走进科学的世界,也在这里传承着文化。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简单地说,就是把好玩的、带有科学性的小玩具放到一个场所,让小朋友们能够在放学后,有个地方玩。通过这些小玩具,启迪他们去发现、去感受玩具中的科学常识。”沙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升斌说。

  原计划,沙县想把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室放在社区。观察后发现,社区不具备设立工作室的空间条件。“一个工作室,至少要有80平方米才可以容纳基本的科普器材。”周升斌

说。于是,沙县的青少年很幸运地拥有了25亩的沙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达到了5066平方米。宽大的场地、丰富的师资、齐全的科普教育基础设施,让这里被教育部确定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试点。

  大手拉小手

  科普资源城乡联动

  走进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们如同走进了科学的世界。

  让青少年都有机会享受到沙县的优势科普项目,是沙县进行科普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之一。

  “学校是一个很好的科普资源载体,通过教授科普知识及其应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灵活思考、独立思考。”城关第三小学的雷新茂老师说。

  20多年来,科技体育一直是沙县城三小学的一项传统项目,多次在省市获奖。沙县把航模纳入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利用城三小学的科技体育师资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航模班,接纳县内对航模感兴趣的青少年前来学习。

  上周六,青少年活动中心五楼的航模教室里,老师正在教学生做轻型特技飞机。12名来自沙县实验小学、城三小学、金沙小学等学校的各年级学生正埋头认真剪切模型。

  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黄可铭很快就把一号图形剪好了,举手向老师示意;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肖锡泽剪二号图形时,遇到困难,大声向老师示意……课堂上一片活跃。

  黄可铭家长说,城三小学航模在全县是出了名的,现在活动中心开设了这个班,孩子才有机会分享到这个资源。

  为了共建共享航模资源,沙县还开展科技体育“大手拉小手”城乡互动实践活动,为农村校免费提供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和车辆模型(即“三模”)的制作材料和技术。

  沙县城三小学副校长陈平说:“过去,乡镇的中小学缺少三模的制作材料,无法参加模型比赛。通过开展‘大手拉小手’城乡互动实践活动,整个三明地区,沙县航模科普知识的普及是最广的。”

       小吃进课堂

  特色技能融入科普

  近年来,沙县小吃业日益繁荣,遍布全国各地的“沙县小吃”店约1.5万家,“沙县小吃”成为沙县的招牌。青少年活动中心将这一特色带进课堂,让小朋友在玩乐中传承沙县小吃,是具有沙县特色科普资源的共享。

  期末考结束了,沙县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张艾小朋友起了个早。“我要去乐大师那里学做沙县小吃。”她说的乐大师,就是沙县小吃第一人——乐相森,是美食厨艺工作室的特聘老师。和张艾一起学习的都是沙县各个学校同年龄段的小朋友。

  这一天,张艾要学做的是五彩银针面。洗好手,系上围裙,张艾开始忙活起来了。她模仿乐大师,把面团均匀地揉成条,再拿起小刀,把条切成小块,再揉成约5厘米长的更细的条,这就是银针面了。看着自己做好的银针面,张艾小朋友笑了。“我是这学期才来学的,之前我还学做了水饺、蒸包、南瓜饼,好多好吃的。”

  乐相森说,沙县人不能忘了自己的特色,寓教于乐,既让沙县小吃后继有人,又让科学的营养知识深入人心。

  活动中心自成立以来,还以“展示沙县饮食文化,推进科普共建”为主题,开展了“沙县小吃科技大篷车夏令营”活动,办起了别具一格的“沙县小吃流动科技馆”,巡回举办了扁肉、芋饺、米冻、豆腐丸、青草冻班等青少年科普实践培训和科普展示活动。“科普大篷车”共出动11次,行程3000公里,深入全县11个乡镇、8个社区、37所学校开展科普活动。

  留守不寂寞

  科普为课余空间添彩

  动漫制作班教室的电脑屏幕上:加强训练程序、多种目标拖动、寿字对联动画、电子计时秒表……这些都是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动漫制作班小朋友的作品。

  “它们是学生利用计算机、Flash动画编辑工具、绘图工具制作的。在动漫制作的过程中,会涉及数学、物理、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这对学生们思维的拓展有很大的帮助。”动漫制作班的陈老师说,学生可以通过在课外的学习,举一反三,联系学校课程解决问题。

  沙县金沙小学的六年级小朋友谢雨欣是一名留守儿童。去年9月份,她参加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动漫制作班。谢雨欣说:“在这活动中心,动手动脑,我的数学成绩整体提高了近20分,爸爸妈妈都很满意呢!”

  沙县金沙小学五年级学生吴文彬,父母长年在南京做小吃,成了“留守孩”。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后,他报名参加了航模班,周末有了好去处。“这里有好多小朋友跟我一起学习,我的周末不寂寞了。”吴文彬开心地说。

  沙县还利用校外活动中心这个平台,组织了多项服务“留守孩”的活动。校外活动中心曾开展“大手牵小手,科普情系留守孩”活动,与455名留守学生结成了定向关爱帮扶对子,为他们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采取“科普进课堂”的形式,给留守学生上科普知识课,赠送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籍300余册,以及光盘、宣传材料等,促进留守学生成长、成才。

  青少年活动中心美食厨艺工作室里乐相森老师正在教授五彩银针面的制作方法。(编辑/海峡教育网 张春梅)

责编:文文 

关键字: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小吃盘店招工置顶信息
 
 
更多信息小吃转让盘店
 
更多信息小吃招工求职